近日,《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5年本)》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建材工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新阶段。在整体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的背景下,砖瓦行业并未被边缘化,反而凭借多项关键技术入选目录,展现出强劲的转型动力与市场潜力。其中,“8. 烧结空心条板”、“41. 砖瓦工厂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60. 墙体材料隧道窑处置固废关键技术”三项成果尤为突出,彰显了砖瓦行业在新型墙体材料、智能制造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创新突破。
以下从技术亮点、行业意义与未来展望三个维度进行深度解析:
一、核心技术亮点解析
1. 烧结空心条板(序号8)——新型绿色墙体材料的标杆
● 技术特性:该产品采用烧结工艺制成,具备高强度、低吸水率、优异防火性能,且寿命与建筑主体同步,实现“绿色低碳环保”目标。
● 关键指标:
○ 抗压强度 > 10 MPa;
○ 含水率 < 3 wt%;
○ 隔声性能 > 50 分贝;
○ 燃烧性能达 A2 级以上(GB8624),完全满足高层建筑防火要求。
● 应用价值:有效解决传统轻质墙体材料常见的开裂、空鼓、吸水变形等问题,特别适用于厨房、卫生间等涉水区域的装配式内隔墙系统,填补了市场空白。
2. 砖瓦工厂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序号41)——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引擎
● 系统构成:涵盖智能生产控制、质量在线监测、设备远程运维、能源精细化管理、物流自动化调度等模块,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工厂体系。
● 核心成效(参考类似系统如水泥工厂方案):
○ 关键工艺参数采集率 100%,波动控制在 3%~5%;
○ 质量检测准确率提升 3%~5%;
○ 能源利用率提升约 3%;
○ 生产线定员大幅下降,实现“少人化、无人化”操作;
○ 安全避碰成功率 100%,显著降低作业风险。
● 推广意义:推动砖瓦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升产品一致性与市场竞争力。
3. 墙体材料隧道窑处置固废关键技术(序号60)——循环经济的关键支点
● 技术路径:利用砖瓦生产中的高温隧道窑,协同处置建筑垃圾、污泥、工业固废等,实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
● 优势体现:
○ 固废作为替代原料或燃料,降低天然资源消耗;
○ 高温煅烧实现有害物质无害化,避免二次污染;
○ 提升窑炉热效率,降低碳排放。
● 环保效益:符合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导向,助力企业获取碳减排收益。
二、砖瓦行业的现实意义与战略定位
尽管面临房地产调整周期带来的短期压力,砖瓦行业此次在《目录》中占据三席,充分说明其在国家建材体系中仍具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1. 功能升级:从“传统砌体材料”向“高性能墙体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 绿色担当:承担建筑领域减碳重任,成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重要载体;
3. 智能制造落地:打破“高耗能、高污染”的刻板印象,树立现代化产业形象;
4. 政策护航:被纳入国家级鼓励推广目录,意味着将获得财政、税收、项目审批等方面的倾斜支持。
三、未来展望:顺势而为,抓住四大机遇
面对《目录》释放的积极信号,砖瓦企业应主动作为,重点布局以下方向:
1. 加快技术改造升级
○ 推进现有产线向烧结空心条板、装配式墙板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 引入智能制造系统,实现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管控。
2. 强化固废协同处置能力
○ 与地方政府、环保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固废供应与处理机制;
○ 开展技术验证与环评备案,确保合规运营。
3. 融入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体系
○ 与设计院、施工总包单位对接,提供标准化、模块化的墙体系统解决方案;
○ 参与绿色建材认证、低碳产品标识申报,提升品牌溢价。
4. 争取政策红利
○ 积极申报“专精特新”、绿色工厂、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 利用节能改造补贴、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降低转型成本。
结语
《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5年本)》的发布,不仅是技术导向的宣示,更是产业变革的号角。砖瓦行业虽处传统领域,却正经历深刻蜕变。以“烧结空心条板”为代表的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系统”为引领的数字转型、“隧道窑协同处置固废”为路径的绿色发展,共同构筑起行业未来的“三驾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