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综合利用是我国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其发展。以下是相关国家政策的梳理与总结:
一、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1.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补贴对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如烧结砌块、砂石骨料、陶粒制品、有价组分提取等)提供资金支持,补贴比例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15%,单个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支持方向包括发电、建材生产、生态修复等领域,要求煤矸石使用量不低于入炉燃料的60%。2.税收优惠环境保护税:应税固废排放量按产生量减去综合利用量计算,鼓励企业减少排放。增值税即征即退: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煤矸石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得税减免:生产符合目录要求的产品时,企业收入减按9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二、综合利用目标与规划1.“十四五”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目标到2025年,煤矸石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存量有序减少,重点推进其在工程建设、塌陷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应用。鼓励煤矸石高附加值利用,如生产新型建材、化工产品、农业肥料等。2.清洁生产与无废城市建设2021年《“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提出,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从2020年的72.2%进一步提升,并推动“规模化、集聚化、产业化”的处置模式试点。2018年“无废城市”试点要求大中型矿山实现煤矸石全量利用。
三、技术规范与标准1.《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版)》明确煤矸石利用应遵循“就近利用、分类利用、大宗利用、高附加值利用”原则,并纳入碳排放控制体系。2.行业技术标准要求煤矸石发电项目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电机组需配备精准计量器具。井下充填开采技术被推广,以减少地面沉陷和矸石排放量。
四、产业支持与基地建设1.产业集群与示范基地国家鼓励建设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如山西朔州、晋城等地已形成特色固废产业园区,推动煤矸石发电、建材生产等产业链发展。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和项目示范,提升煤矸石的高值化利用水平。2.政企协同与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如内蒙古、山西)设立专项资金,对年处理量超1万吨的固废项目按每吨10元给予补助。推动煤矸石与新能源产业融合,构建多能耦合低碳发展体。
五、生态修复与环保要求1.生态治理与土地复垦煤矸石用于采煤沉陷区、矿坑回填时需符合《土地复垦条例》及环保标准,严防二次污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规划强调煤矸石堆场的规范管理,要求加强汾河等支流区域的污染治理。2.环保监管与处罚机制对违规倾倒、未采取防尘防渗措施的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并推动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
总结
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标准、产业扶持等多维度政策,推动煤矸石综合利用向规模化、高值化发展。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和跨区域协同,以解决存量治理难题,实现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