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经贸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促进节能减排的意见

信息来源:江苏省新型墙体材料协会   浏览次数:1506   发布时间:2007-10-09

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促进节能减排的意见

苏经贸环资[2007]829号

 

各市墙改主管部门、墙改办:

墙体材料革新是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7]63号),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促进节能减排,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墙材革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十五”以来,全省墙材革新工作以坚持节地、节能、利废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以“禁实限粘” 工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大幅度增长,全省墙体材料工业每年节约能源200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及粉尘排放400多万吨,消纳粉煤灰、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总量达1600万吨。但目前我省60%的墙体材料还是落后生产方式的烧结粘土砖,高耗能,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当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同步上升,污染排放量也在逐步加大,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必须确保完成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对于有效改善我省资源环境状况,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深化推进墙材革新工作措施

(一)大力发展节能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鼓励发展利用本地资源的粉煤灰、煤矸石、尾矿、江河湖海淤泥、建筑垃圾等可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重点发展非粘土的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新型墙体材料,如砂加气混凝土、灰加气混凝土、自保温砌块等,为节能建筑提供优质墙体材料。

(二)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烧结粘土砖。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人均占有耕地低于0.8亩的市县和新墙材基本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区,要逐步淘汰粘土类墙体材料;县级以上(含县级)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筑工程中建筑墙体部分,限制使用空心粘土砖。

各地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集中规划建设要求,全面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加大整治砖瓦窑厂的力度,推进乡镇“禁实”。

(三)强化墙体材料生产和使用监管。加强墙体材料监管,依法严肃处理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及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的行为,要将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等内容纳入施工设计文件审查及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

加强对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环境监督执法,依法处罚污染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粘土砖生产用地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粘土砖生产企业取土范围和规模,严禁占用耕地建窑或擅自在耕地上取土,禁止向新建、改建、扩建实心粘土砖生产项目供地,限制向空心粘土制品生产项目供地。

(四)加大财税等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各地要加大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项目、建筑使用试点示范工程、新农村建设试点建筑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使用的资金投入。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享受税收优惠规定的,给以相应的税收优惠。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的粘土砖(瓦)一律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不得采取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

要充分重视专项基金的经济调控作用,特别要加强在地方招商引资或者开发区建设中的征收、退还工作,不能将专项基金作为优惠条件给以减免,也不能与土地出让金等捆绑;要将专项基金用于扶持符合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和规模优质非粘土新型墙体材料企业。

(五)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技术服务。各地要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标准化进程,及时编制通用设计图集、施工规程、验收标准;加强新型墙材施工技术培训,确保施工质量;支持新型墙体材料及其在节能建筑中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

三、加强墙材革新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加强对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墙改领导小组工作协调机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和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推广重点与政策措施,抓好落实工作。

继续抓好墙改目标责任管理,要修改和调整本地区墙材革新责任目标,把节能减排任务和目标的分解落实到具体墙材革新目标和工作中。目标责任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加强对目标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监督检查。

各地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通过广播、电视、展览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宣传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的典型示范,逐步转变人们的传统认识和习惯;对拒不执行有关政策和法规,破坏土地毁田烧砖、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要予以曝光,努力营造推进墙体材料革新的社会氛围。

 

              

 

                                                                                                    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00七年九月二十九日